“万绿丛中点点红”是什么,古诗还是成语还是别的?万绿丛中一点红是什么意思?

2024-02-15 01:37:22 文章来源 :网络 围观 : 评论
后台-系统设置-扩展变量-手机广告位-内容正文顶部

  “万绿丛中点点红”是什么,古诗还是成语还是别的?

  你好,这是2010年贾堂霞的原唱春节新歌, 这是其中的一段歌词: 高山平原花绽放 草原林海无边际 万绿丛中点点红 如花的大地一派生机 高山平原花绽放 草原林海无边际 万绿丛中点点红 我可爱的祖国 欣欣然披上了绿色的风衣 另外,有句 万绿丛中一点红 ,有来由: 宋王朝举办绘画高等考试,集天下画家于一堂,皇帝老爷赵佶先生出题曰:“万绿丛中一点红,动人春色不须多。”

  结果某人大笔一挥,位列第一,他画的是:丛林中有一小楼,楼上有一凭窗美女,唇上有一点口红。

  万绿丛中一点红是什么意思?

  1、白话释义:点点石榴花的开放已足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了。

  2、诗句出处:浓绿万枝红一点,动人春色不须多。——宋 ·王安石《咏石榴花》

  3、这是王安石咏满树只发一花的石榴花名联。比喻好东西不必太多,恰到好处就行了。

  4、哲学道理:绿色和红色等都是构成春的颜色,但只要一点红色就能够体现。关键的一点红,就使得春意盎然。

  即绿和红表明颜色多,在事物(春色)多个矛盾中,有一个(红色)是处于决定地位的,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。还有坚持适度原则的意思。

  扩展资料

  一、作品赏析

  红一点,指石榴花。春色,景色。在浓绿的背景上点缀一朵红花,画面顿时变得活泼而妖艳;石榴之艳美、之珍贵,并不在于其万紫千红、妖娆多姿,纵叶稀疏而少,而那花却越发地显得鲜艳妩媚了。

  名句的前半句常常幻化为俗语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,后半句蕴含着“以一当十”、“以少胜多”的道理。

  二、创作背景

  相传宋王朝举办绘画高等考试,集天下画家于一堂,宋徽宗出题曰:“万绿丛中一点红,动人春色不须多。”

  当时,有的画家画的是绿草地上开一朵红花;有的画绿树丛中露一段红墙,有的画一片松林,树顶上立着一只丹顶鹤……这些画虽然都符合题目要求,但宋徽宗看了都不满意。

  他只选中了两幅画:一幅画的是翠楼上立着一位少女,倚栏沉思,她那鲜红的唇脂与大片绿树交相辉映,画面生气蓬勃,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;另一幅画的是万顷碧波中涌出一轮红日,气势磅礴,境界开阔,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。

  这两幅画立意新颖,不落俗套,真正画出了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的诗意。

  三、作者简介

  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汉族,临川人,北宋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。

  庆历二年(1042年),王安石进士及第。历任扬州签判、鄞县知县、舒州通判等职,政绩显著。熙宁二年(1069年),任参知政事,次年拜相,主持变法。因守旧派反对,熙宁七年(1074年)罢相。

  一年后,宋神宗再次起用,旋又罢相,退居江宁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保守派得势,新法皆废,郁然病逝于钟山,追赠太傅。绍圣元年(1094年),获谥“文”,故世称王文公。

  1、白话释义:点点石榴花的开放已足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了。

  2、诗句出处:浓绿万枝红一点,动人春色不须多。——宋 ·王安石《咏石榴花》

  3、这是王安石咏满树只发一花的石榴花名联。比喻好东西不必太多,恰到好处就行了。

  4、哲学道理:绿色和红色等都是构成春的颜色,但只要一点红色就能够体现。关键的一点红,就使得春意盎然。

  即绿和红表明颜色多,在事物(春色)多个矛盾中,有一个(红色)是处于决定地位的,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。还有坚持适度原则的意思。

  扩展资料

  一、作品赏析

  红一点,指石榴花。春色,景色。在浓绿的背景上点缀一朵红花,画面顿时变得活泼而妖艳;石榴之艳美、之珍贵,并不在于其万紫千红、妖娆多姿,纵叶稀疏而少,而那花却越发地显得鲜艳妩媚了。

  名句的前半句常常幻化为俗语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,后半句蕴含着“以一当十”、“以少胜多”的道理。

  二、创作背景

  相传宋王朝举办绘画高等考试,集天下画家于一堂,宋徽宗出题曰:“万绿丛中一点红,动人春色不须多。”

  当时,有的画家画的是绿草地上开一朵红花;有的画绿树丛中露一段红墙,有的画一片松林,树顶上立着一只丹顶鹤……这些画虽然都符合题目要求,但宋徽宗看了都不满意。

  他只选中了两幅画:一幅画的是翠楼上立着一位少女,倚栏沉思,她那鲜红的唇脂与大片绿树交相辉映,画面生气蓬勃,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;另一幅画的是万顷碧波中涌出一轮红日,气势磅礴,境界开阔,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。

  

“万绿丛中点点红”是什么,古诗还是成语还是别的?万绿丛中一点红是什么意思?

  这两幅画立意新颖,不落俗套,真正画出了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的诗意。

  三、作者简介

  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汉族,临川人,北宋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。

  庆历二年(1042年),王安石进士及第。历任扬州签判、鄞县知县、舒州通判等职,政绩显著。熙宁二年(1069年),任参知政事,次年拜相,主持变法。因守旧派反对,熙宁七年(1074年)罢相。

  一年后,宋神宗再次起用,旋又罢相,退居江宁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保守派得势,新法皆废,郁然病逝于钟山,追赠太傅。绍圣元年(1094年),获谥“文”,故世称王文公。

  1、白话释义:点点石榴花的开放已足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了。

  2、诗句出处:浓绿万枝红一点,动人春色不须多。——宋 ·王安石《咏石榴花》

  3、这是王安石咏满树只发一花的石榴花名联。比喻好东西不必太多,恰到好处就行了。

  

“万绿丛中点点红”是什么,古诗还是成语还是别的?万绿丛中一点红是什么意思?

  4、哲学道理:绿色和红色等都是构成春的颜色,但只要一点红色就能够体现。关键的一点红,就使得春意盎然。

  

“万绿丛中点点红”是什么,古诗还是成语还是别的?万绿丛中一点红是什么意思?

  即绿和红表明颜色多,在事物(春色)多个矛盾中,有一个(红色)是处于决定地位的,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。还有坚持适度原则的意思。

  扩展资料

  一、作品赏析

  红一点,指石榴花。春色,景色。在浓绿的背景上点缀一朵红花,画面顿时变得活泼而妖艳;石榴之艳美、之珍贵,并不在于其万紫千红、妖娆多姿,纵叶稀疏而少,而那花却越发地显得鲜艳妩媚了。

  名句的前半句常常幻化为俗语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,后半句蕴含着“以一当十”、“以少胜多”的道理。

  二、创作背景

  相传宋王朝举办绘画高等考试,集天下画家于一堂,宋徽宗出题曰:“万绿丛中一点红,动人春色不须多。”

  当时,有的画家画的是绿草地上开一朵红花;有的画绿树丛中露一段红墙,有的画一片松林,树顶上立着一只丹顶鹤……这些画虽然都符合题目要求,但宋徽宗看了都不满意。

  他只选中了两幅画:一幅画的是翠楼上立着一位少女,倚栏沉思,她那鲜红的唇脂与大片绿树交相辉映,画面生气蓬勃,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;另一幅画的是万顷碧波中涌出一轮红日,气势磅礴,境界开阔,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。

  

“万绿丛中点点红”是什么,古诗还是成语还是别的?万绿丛中一点红是什么意思?

  这两幅画立意新颖,不落俗套,真正画出了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的诗意。

  三、作者简介

  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汉族,临川人,北宋著名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。

  庆历二年(1042年),王安石进士及第。历任扬州签判、鄞县知县、舒州通判等职,政绩显著。熙宁二年(1069年),任参知政事,次年拜相,主持变法。因守旧派反对,熙宁七年(1074年)罢相。

  一年后,宋神宗再次起用,旋又罢相,退居江宁。元祐元年(1086年),保守派得势,新法皆废,郁然病逝于钟山,追赠太傅。绍圣元年(1094年),获谥“文”,故世称王文公。

  解释:大片绿叶丛中有一朵红花非常醒目。比喻在众多事物中突出最精彩的一点,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。成语举例:中国民谚中说“万绿丛中一点红”,由于红在“一点”上,对比“万绿”,更显得突出、可爱,并因为“一点”而使整个万绿有了灵魂,犹如一支乐曲的“导音”。成语故事:相传有一故事,宋王朝举办绘画高等考试,集天下画家于一堂,皇帝老爷赵佶先生出题曰:“万绿丛中一点红,动人春色不须多。”

  结果某人大笔一挥,位列第一,他画的是:丛林中有一小楼,楼上有一凭窗美女,唇上有一点口红。扩展资料:出自宋·王安石《咏石榴花》

  王安石(1021-1086),字介甫,抚州临川人。宋仁宗庆历二年(1042)中进士后,曾任过地方官。神宗时为宰相,创新法以改革弊政,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。后辞官退居南京。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,文学成就颇高,影响甚巨。

  其诗长于说理,精于修辞,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。词虽不多,却风格高峻豪放,感慨深沉别具一格。有《临川集》。王安石自幼聪颖,酷爱读书,过目不忘,下笔成文。

  稍长,跟随父亲宦游各地,接触现实,体验民间疾苦。

  文章立论高深奇丽,旁征博引,始有移风易俗之志。

来源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来源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相关文章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推荐文章